第(2/3)页 如果犯罪现场都是这样的血迹,那沈庭也没必要兑换血迹形态分析了,直接卷铺盖回家得了! 沈庭之所以兑换了,是因为凶手擦拭时,不可能每个血迹都擦得这么彻底。 比如一个血迹,可能只会被从左到右擦拭一次,右边的特征自然会被抹除,但左边还有特征残留。 总会有这种特殊的血迹,可以作为鉴定的目标。 而且! 血迹不是单一的。 本案里,从受害者身上的伤势以及血迹分布看,凶手使用的凶器应该是锤子—— 锤面整体呈现方形,边缘有一定的弧度。 凶手每次用凶器砸击受害者,不可能只溅射出一个血滴,而是成百上千,甚至上万的血滴同时溅射而出。 这些血滴,大部分会在承接物上,相近的位置形成血迹群。 这些血迹,即便九成九都被擦拭,特征全部消失。 剩下的零点一成,也因为擦拭没有一个是完全完整的,但仍然可以鉴定。 零点一成血迹残余的局部特征,只要整合到一起,顶级血迹专家也足以分析出这次攻击时! 凶手和受害者的相对位置、锤子砸击的躯体部位、挥舞锤子的角度和力度等等。 只不过,相比没有被擦拭过的原生态血迹,这种分析明显要复杂很多。 当然! 一次攻击形成的成百上千血迹,实践中,一般不会被全部擦拭,总会有特征完全遗留的完整血迹。 因此! 血迹形态分析领域,有一句名言—— “总有血迹,会在你意想不到的地方出现!” 这里的“你”,既可以指行凶者,也可以指调查者。 血迹的形成其实是非常复杂的。 过程中会受到重力、空气阻力等很多力的作用,承载体特性、遮挡物等等,也都会影响血迹的形成和分布。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