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太极殿上。 李世民恋恋不舍地放下这篇策论,随后开口道。 「以郑远之文采,便是评选上第一也不为过。」 「为何没能入前十之列?」 李世民盯着虞世南,一脸严肃道。 要知道,若非自己看了赵修竹的策论,临时想起秦凡的另一个弟子郑远。 今日怕是要与郑远的这一思想见地失之交臂了。 虽说以郑远优等的成绩,必然是能够进入朝廷任职的。 可是要知道,优等与前十之间,会产生巨大的诧异。 前十之人,相当于受到了李世民的关注。 而优等,仅仅是入了春闱,将来被分配到哪里当官,还要看后面的境遇。 所以一种阅卷官员的这种行为,虽然没有使郑远成为沧海遗珠。 但也让明珠蒙尘,让人才不能尽其用。 李世民不相信,这些就靠写文章吃饭的官员,会分辨不出郑远之文采,与前十之文采,孰高孰低? 面对李世民施加的威压,一众考官感觉喘不过气来。 倒是虞世南,早已熟悉了这种气氛,便是此时,也是不慌不忙。 他缓缓开口道:「陛下,若论文采,郑远自然能入前十之列。」 「但朝廷招揽人才,最为重要的不是其文采,而是才干!」 「郑远妙笔生花,对于大唐的情况分析得很是透彻,这些在策论之中也体现得十分清晰。」 「然而,郑远给出的办法与主张在大唐却难以实现!」 「我大唐哪里来的这么多土地分给百姓?」 「所以经过我们评选组的一致选定,郑远虽为优等,却无缘前十。」 闻言,李世民也是一滞。 是啊,郑远的那些想法,与秦凡之前所提的一般无二。 但他们的前面,始终拦着五姓七望,拦着大唐的众多世家。 固然,他们的设想若能够实现,大唐的百姓便能够安居乐业,衣食无忧。 可想要实现这些,太难了! 这才被虞世南评出了十名开外。 李二缓缓点了点头:「虞卿之言,亦有道理。」 「然施行困难,并不是否认郑远之才的理由。」 「恰恰相反,卿等站在这里,食万民之禄,当为万民谋利!这些困难不正应该你我君臣共同克服吗?」 「难道就因为因事难成,对于那些利民之举就不置一顾了吗?」 「所以朕以为,此次春闱,郑远方为第一!」 在李二眼中,唯一能与郑远媲美的,便只有赵修竹了。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