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陛下,臣以为应该早日将淮南百姓迁离,等到水情过去,再撤回。” 一名官员出了个馊主意。 “迁民?”李世民冷哼一声:“百姓迁走了,固然不会死于水灾。” “可百姓能迁,他们的庄稼能迁吗?子民辛辛苦苦大半年,就等着九月的稻米能够供给下一年的口粮呢!” “若是人迁走了,土地没人照顾不说,水灾一退,减产了乃至绝收了该如何?” “你负责吗?” 李世民的质问并非空穴来风。 人怕被淹,庄稼也怕。 水土流失养分减少之类的暂且不提。 关键在于那洪水来了,并非一日就能退去。 而植物根系连日浸泡在水中,容易腐烂。 根一烂,这植物便死了,而庄稼自然也就绝收了。 面对李世民的咄咄逼问,那人却是怂了。 他可没想那么多,在他看来,只要不死于水灾便是他们治理有方了。 至于没有粮食饿死,那只能怪百姓不够勤恳而已。 一旁,魏征开口道:“陛下,淮南往年的大水,主要便是连绵降雨下长江的洪讯。” “若是建起一道堤坝,抵御洪水,至于那些落在村子里田里的雨水,只要做好排水,并不会造成。(本章未完!) 第一百二十一章 朝议洪水 多大的损失。” 闻言,李世民的面色却是不见好转。 “建堤坝需要投入大量的民力物力。 首发更新@ ” “这民力倒也好说,直接由淮南征发就是。” “想必在抵御洪水这一块,淮南百姓比我们更有热情。” “可是这银两,却是一个大缺口。” “更何况往年来,就算是抗洪,也会有那么几处地段没办法完全防守,大水还是会倒灌进来,只是危害小了一些罢了。” 李世民面露愁容。 钱钱钱,还是钱! 若是之前尚未将那十万两白银拨给秦凡用作琉球王朝的贡品,这时候兴许还能撑上一撑。 可是现在,秋收还没到来,朝廷也不好提前向百姓收税。 国库是真的一枚铜板都不剩下了! 就在李世民烦恼之间,有人和他想一块去了。 侯君集站了出来: “陛下,国库原有十万两纹银,能够够淮南抵上一抵。” “只是那秦凡,滥用银钱,居然将我大唐的钱财货物赠予琉球,以至于如今国库不足以支撑淮南抗洪。” “此举,是为秦凡之过也!请陛下责罚。”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