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而前面的几任县令,也大多与他们同流合污。 便是有几个看不过眼,挡住了财路。 也被他们所挤兑走,亦或者是设计陷害。 就如前任太仓县令,只就任了不到三月,便染疾西去。 至于是何疾病?在场的几人却是分外清楚。 自己部下的谋划,郑远是一点都不清楚。 但是他却能够感受到太仓县一股不平凡的气息。 按理说,太仓县乃鱼米之乡。 土壤肥沃,水利条件良好。 五谷丰而百姓不愁吃喝。 而且此地又盛产蚕桑,百姓养蚕卖丝,也完全可以令生活无虞。 只是这上任的途中,他所看到的百姓,却大多衣不蔽体,骨瘦如柴。 按理说这样的情况偶尔出现几个倒也正常。 毕竟不是每家每户都能过上好日子的。 可若是十之八九的百姓都是如此,那便是一桩怪事了。 知道的人明白这里是太仓,是鱼米之乡。 不知道的人乍一看还以为是进入了难民的村落呢! 所以,郑远在上任之初,并没有(本章未完!) 第一百五十七章 还太仓一个清明! 干涉县里的任何事务,而是每天行走在田间地头。 也不找人询问,只是自己一个人默默观察。 师父秦凡曾经说过。 要想知道百姓需要什么,最为简单粗暴的办法就是去过他们的生活。 当然,体验百姓生活只是其中之一。 郑远还找来了太仓县历年的卷宗进行查阅计算。 虽然他并非明算科考生。 但秦凡一直以来教授崔曜的,他们师兄弟几人也跟着学了几手。 至少核算些税收之类的数额,是没有丝毫问题的。 然而,这一看,他就查出了些端倪! “这生丝价格怎会如此低迷?” 要知道,丝绸作为氏族弟子、豪门权贵才能穿着的奢侈品,价格很是高昂。 虽然织造一件丝衣,其中也需要消耗很多的其他成本,诸如织工,诸如绣花。 再就是裁剪,押运等等。 但不管怎么说,这生丝的价格也太过低廉了。 低到郑远都在怀疑桑民能否靠养蚕维持生计。 暂且将此事记下,郑远接着往下看。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