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技术宅的产品设计-《不婚姐姐,上司追婚》


    第(1/3)页

    充满烟火气的生活点滴,都成了余夏打磨“虎头山生态体验”产品设计的宝贵素材。

    更破天荒的是,这个平时朋友圈长草的人,开始每日更新。

    内容五花八门:

    •一张溪边水车的动态图,配文:“可持续能源的乡村实践样本。”

    •一群孩子打水仗的糊照,配文:“用户沉浸式体验的峰值时刻。”

    •一盘刚出磨的米粉,配文:“本地食材的初级加工流程。”

    他沉浸在这种新鲜感与创作欲中,全然没有意识到,他的朋友圈,在另一个人眼中,却解读出了完全不同的信息。

    此刻,燕城,应婉婷刷着手机,眉头微蹙。

    她敏锐地注意到,余夏几乎每一条朋友圈里,都有一个共同的身影——或是溪边笑着的白衣侧影,或是一起推磨的搭档,或是照片的拍摄者@江静知。

    虽然没有任何亲密的言语,但这种无处不在的“在场感”,让她心里泛起一丝说不清道不明的警惕。

    “虎头山……南州……江静知……”她喃喃自语,手指无意识地划着屏幕。

    余夏这种近乎“反常”的分享欲,显然不仅仅是为了那个农家乐项目。

    她意识到,那个看似最不具备威胁的“书呆子”学姐,可能才是她最需要留意的“变量”。

    ~

    每个夜里,余夏的笔记本屏幕上,不再是复杂的代码,而是变成了产品设计思维导图。

    他给这个农家乐注入了全新的灵魂:“沉浸式自然观察与数字游民栖息地”。

    他摒弃了普通的“吃住玩”宣传,定位在吸引两类人:渴望带孩子接触真实自然的家庭,以及寻求安静工作环境的远程办公者。

    他建议把水车搬回小溪,游客不仅可以打卡拍照,还可以亲身体验踩水车的乐趣以及夏日亲水游戏。

    石磨可以让游客自制豆浆、豆腐。

    他设计了一套精美的电子版“虎头山生物图鉴”,客人扫码可获取,引导他们去发现梯田里的特定昆虫、植物,并上传照片打卡,集齐有奖。

    江静知盛赞:“比我还要像生科院的人!这简直是把科研的乐趣平民化了!”

    每晚9点后,公共区域倡导“静默”,为客人提供望远镜和星空图谱,打造城市里绝无仅有的观星体验。

    余夏还规划了“灵感工作角”,确保每间客房及公共区域网络高速稳定,部分工位直面梯田风光。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