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八章 变动(上)-《林家碧玉》
第(2/3)页
“圣上,这不妥——”徐弘晏涨红了脸,急急地出声打断了顾长文的话,话音刚落,徐弘晏猛地瞥了眼另一边同样大声喊着“臣附议”的温国公。随后醒过神来,朝成明帝躬身弯腰行了礼。直起身子吸了口气,语气坚决地强调道:“回圣上,臣以为,顾大人的提议不妥。臣学识浅薄,腆为翰林院大学士,十余年却只教出一个学生,愧为人师表。正如顾大人所言。国子监乃人才汇聚之地,只是顾大人如此提议令臣惶恐。臣确实自知无法胜任国子监祭酒一职,还请圣上明鉴。”
陈弘正陈弘升陈弘宽几人闻言眼里闪过一丝满意的笑意,紧绷的身子松了下来。
陈弘道盯着陈弘晏笔直的背影,和几个兄弟眼里的松动,嘴角闪过一丝无力的苦笑,心里长长地叹了一声,陈家人这几年过得太安稳了。
三弟是翰林院大学士,任国子监祭酒倒也不为过,且陈家有人接了国子监的职,就不必搀和内阁的是非。他让几个兄弟在祠堂对着祖宗的牌位站了半个时辰,竟是一点用都没有!那一间祠堂都是祖宗的牌位!那是陈家百年的基业,他们要拿陈家的基业去博前程……简直是利欲熏心!
顾长文看了一脸坦然的陈弘晏一眼,笑道:“徐大人不必如此,圣上自有明断。”说着朝成明帝长揖着行了礼,这才倒退着站回了原位,余光瞥见成明帝眼里一闪而过的恼怒,顾长文在心里冷笑了一声,目光自然而然地扫过袁家两位大人。圣上中意袁丛山入内阁,顾家是圣上的臣子,自然要顺着圣上的心意说话,至于袁丛山能不能入了内阁,那就是另一回事了……顾长文和顾长洲对视一眼,眼里的冷意弥漫,嘴角轻勾,抬头时却又是一副云淡风轻的表情。
“徐卿不必妄自菲薄。”成明帝的声音在大殿中传了开来,清清冷冷的,让人听出了一身寒气。“徐卿致仕多年,一心向学,性情耿直,十几年不移品节,朕深感欣慰。”
“臣汗颜。”陈弘晏面色僵硬,声音里带了些急切回道,“于学问一途,臣实在差他人多矣。”陈弘晏顿了顿,心里有些恼火,想跳脚指着顾长文骂却偏偏是在大殿上只得忍着。国子监那块他才不去!门生遍布还不如教出一个人中龙凤!
可圣上这话明显有些意动,陈弘晏心里一凌,急切中瞄过在一旁站着的袁丛启兄弟,眼前一亮,忙拱手笑着建议道:“臣以为,国子监司业袁大人比臣更合适国子监祭酒一职。”
此话一出,朝上众人脸色都微微变了变,成明帝冷眼看着陈弘晏,眼色一点一点沉了下去。陈弘晏后知后觉地住了口,讪讪地站大殿上,心里一阵烦躁气闷。
温国公尴尬地站在陈弘晏身后,退也不是进也不是,只瞪着陈弘晏的后脑勺生闷气,这书呆子犟脾气!就不知道看人脸色!
温国公气闷中心里又盘算了开来,看这情形,圣上似乎中意袁丛山。若是他能在朝堂上提一提,这也是顺水人情。只是袁丛山是魏相门生,魏贤妃是大皇子养母,魏家做大对大皇子而言也有益处。毕竟魏贤妃无子,大皇子一直养在魏贤妃处,对魏家而言自然是大皇子登了基最好,这事儿……温国公烦躁地瞪了陈弘晏的后脑勺一眼,余光瞄着面无表情地站着的顾长文,心里一时踟蹰起来。顾家已经有一个内阁成员了,顾家是大皇子的母族,同魏家的关系实在是有些微妙……只是顾家肯定也是指着大皇子的。今儿顾长文这话,也是顺着圣上的心意说的?
温国公精神一震,刚才的烦躁一扫而过,转而一步上前,站到陈弘晏前头,环视了殿内众人一圈,朝成明帝弯腰笑道:“老臣斗胆,臣以为国子监祭酒一职陈大人担任最适合不过。”
说着又回头朝陈弘晏客气地笑道:“陈大人何苦推迟?”不等陈弘晏反驳,温国公笑着继续道,“陈家百年世家,陈相历经三朝,为大秦鞠躬尽瘁。国子监是后生聚集、培养大秦未来的栋梁之地,此任虽重,陈大人却是担得的。你这样推迟,置一生兢兢业业为大秦鞠躬尽瘁的陈相于何地?”
顾家几位大人眼里掠过一丝愕然,随即看着温国公的脸色也沉了下来。
魏相脸上动都没动一分,仍旧气定神闲地站着。
陈家众人倒吸了一口凉气,陈弘晏恼怒地瞪着温国公,急得脸红脖子粗,这回却是没压住脾气,对着温国公冷哼一声,果断而坚决地朝成明帝道:“臣愚钝,不及祖父万分之一。人贵有自知之明,臣深知无法胜任国子监祭酒一职,若是勉力而为,更为不妥。温国公如此逼迫,臣只能请辞!”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