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她也想知道,叶惊秋这部新作如何。 看完之后,她的脸上露出一抹震惊。 这种与众不同的写作方式……强! 不愧是风格多变叶惊秋。 竟然连悬疑都能掌控的如此精准。 写作最难得地方在于持久。 悬疑类尤其如此,没有写过类似作品,很难掌握全局。 不过叶惊秋有写《血字的研究》的经历。 推理,其实也算是悬疑的分支。 双方对作家的要求类似,通过《血字的研究》来看,叶惊秋应该能掌控布局。 就是不知道,后期是否会出现劣势了。 再对比一下痴癫人的《诡人》。 两人各有千秋,不过《诡人》强的地方在于痴癫人顶尖的文字功底。 就好像每个字里,都藏着无数悬念一样。 而《鬼吹灯》就简单许多了,甚至和白话文差不多。 作为一个有着高等学历的编辑,她自然是觉得,《诡人》这种顶级的文字表现力,更加难得,更加优秀。 可对读者来说呢? 周兰思索着。 不是谁都能和她一样,阅读毫无压力的。 或许对一部分人来说,《诡人》有些晦涩。 不是文献,需要的不是思考,而是让人阅读下去的冲动。 而且痴癫人过于看中文字表现力,所以在剧情的推进上,有些缓慢,目前还看不出来主线剧情。 相反,《鬼吹灯》则在一开始就点出来了,以一个编辑的职业眼光来看,或许这就是一个优势。 分析判断了一阵,她得出了一个让自己震惊的结论。 《鬼吹灯》,未必会输!至少作品前期有获胜的希望。 得出这个结论之后,周兰的心底微沉。 多次跨越频道写作,每一次都能在新的领域中带给人惊喜。 这么有潜力的一位作家,居然被高层生生逼走了。 …… 网络上,大量的读者在阅读之后,评论成两级分化的态势。 “痴癫人不愧是中州悬疑三驾马车之一的作家,这种文字表现力,我得说,我已经被征服了! 每一句话,都像是在埋伏笔,而且每一个伏笔,都在联通其他的伏笔,最终把故事连接起来。 虽然只能看到世界的冰山一角,但仅仅是露出的部分,就让人震撼无比。 另外《鬼吹灯》我也看了一下,写的凑合。 但也只是凑合而已,根本就是一篇白话水文。 或许其他类型里,白话文挺吃香。 可这是悬疑啊! 是最值得让人回味的题材,这种白话文,真的有人会看?” “……” “楼主好大的口气! 我怎么就看着《鬼吹灯》更好看。 《诡人》写的,根本看不出来有什么剧情。 伏笔倒是多了,可这么多的伏笔,对剧情一点推进也没有。 也就因为写《诡人》的是痴癫人这种大神,不然的话,绝对秒点叉。 至于你说的《鬼吹灯》太白,那难道不是优点吗? 作为成年人,平日都需要工作,哪有时间研究什么文字。 更好的剧情,才是更吸引人的地方。 而且《鬼吹灯》很白吗? 也不至于吧,这种半白不白的感觉,反正我觉得挺好的。” “……” “我赞同楼上说的,《鬼吹灯》看似白话文,但实际上,却也没有那么白,这种写法,在我看来,才是最难得。 太白了没人看,太深了看不进去,想要找到两者的平衡点非常困难。 而老贼毫无疑问做到了。” “……” 虽然有褒有贬,但不管怎么说,李维看到评论之后,还是很满意的。 这个时代的网络,和实体的区别还不大。 现代题材的还好,但一涉及到历史、玄幻、古典悬疑这类的题材,必然是用词用的天花乱坠。 但网络的定义是什么? 快餐! 这么说夸张了些,但网络,本就是让人放松的,而不是让人研读的。 在他的前世,网络文学的发展,已经到了白无可白的地步。 他不喜欢那种构架,但不得不承认,网络文学发展到那种地步,必然有其缘由。 这个世界,因为整体文化水平比前世要高一些。 前世那种极端的白话文不大可能出现,《鬼吹灯》,在他看来,就是完美卡在了这个节点上的作品。 一切,都正正好。 所以在他看来,《鬼吹灯》的成绩,或许能比他前世更强一些。 一天时间过去。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