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翡翠原石之旅 第九十二章:剑仙李白-《剑断化蝶》


    第(2/3)页

    刘一眼白了杨昊一眼,说道:“大意是说苏颋是益州的长史,看到李白,就感觉他非同寻常,觉得这个青年才智超群,若出来做学问,只要稍加努力,以后可是大文学家啊,就像汉代的司马相如。然而李白一点都不在意自己的诗才,他只喜好纵横之术,剑击技法,行事任侠,视金钱如外物,乐于施舍,客居任城,与孔巢父、韩淮等人,整日畅饮,号称竹溪六逸。”

    紧接着,刘一眼认同地说道:“自唐朝建立的初期起,全国崇尚武功之风盛行,从高祖到玄宗,一直在对外作战,到了玄宗已经是大唐向外进取的巅峰时期,所以当时整个社会都尚武,尚边功,李白又是个生性潇洒热血,不喜欢束缚的人,因而大多时候的游历皆是孤身一人,如果没有两下子,在野外的区域,不管是遇到毒蛇猛兽,还是半路冒出劫财的匪人,估计早就让李白命丧黄泉,然而李白却平安无事,如此看来李白敢独自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游历祖国的大好山河足以说明其武功的确不低!”

    “是的,单单这点就足以说明李白的武艺超群,是一位武功高强的剑客,剑术也是名列前茅!”

    陈松点头道:“另有传闻说李白与好友吴指南行至湖南时行走于山中,吴指南突患重病逝世,恰逢猛虎来袭,此时李白如果逃走,猛虎便会撕食吴指南尸体而不会追赶他,但李白为了保全朋友的遗体,竟冒着生命危险与猛虎对峙,最后终以手中剑逼退饿虎。”

    刘一眼点头道:“看来李白的确有着像他诗句中所写的轻生重义的游侠精神。”

    陈松微微一笑,说道:“另外也有裴旻的后人为证,李白的确是师从裴旻学剑,他能被裴旻收为徒弟,只怕他自己之前说的话并非空穴来风、自吹自擂,说明李白在师从裴旻之前在剑术上就有相当的造诣,才会令贵为大将军、大剑豪的裴旻相中为徒!参照李白向别人推介自己的特长时曾说过的十五好剑术,三十成文章,这句话明明白白的强调了文章非我之长,剑术才是我的至爱,而且他生怕别人会因为他的五短身材而瞧不起他的功夫,还特地解释性地说自己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王公大人许与义气,在《上韩朝宗》)里也提到李白的身材的确不够高大,但身轻体健,有万夫不挡之勇这一点!”

    刘一眼惊讶道:“李白的师傅是裴旻?”

    “是的!”

    陈松点点头头。

    “难怪了!”

    刘一眼疑虑尽散,叹道:“师徒关系在过去可不是像现在这样闹着玩儿的,如果李白没有学武的资质或天分,裴旻是绝不会收李白这个徒弟的,因为将来出去丢的不仅是李白自己的脸面,正所谓名师出高徒,徒弟不行师傅也会被世人嘲笑,万一李白天资愚钝、徒有虚名,以后学艺不精传出去岂不是令人笑话,败坏了他裴旻的名声,看来李白的确是武者了!”

    对于陈松说的李白会武功,估计十之八九是真的!

    杨昊轻声向陈松问道:“这裴旻很厉害吗?”

    这次杨昊学聪明了,不敢问刘一眼,而是问陈松。

    “何止是厉害,裴旻剑术之高,在历史上是赫赫有名的!”

    陈松一脸崇拜地说道:“裴旻是当时的边防大将,常和奚人、契丹和吐蕃打战,官至左金吾大将军,剑术造诣出神入化,他被公认剑技天下第一,据《独异志》记载,裴旻‘掷剑入云,高数十丈,若电光下射,旻引手执鞘承之,剑透空而入,观者千百人,无不凉惊栗剑’而且裴旻还以善射著名,在担任北平守时,北平多虎为害乡野,他一日射虎三十一头,他的剑术和李白的诗、张旭的草书并称为唐代三绝!”

    刘一眼也说道:“传闻,裴旻在一次战争中,大部队深陷绝地,被敌军打了埋伏,危险至极之时,裴旻单枪匹马挺身而出,手持雪白软剑,驰骋于敌军阵前,斩杀数人,勇不可挡,敌军见之,不可敌,便远攻智取。面对敌军箭雨来袭,裴旻临危不惧,怒发冲冠抽剑挥舞,斩断迎面飞来的利箭,最终杀敌无数,功成身退,解了被困之危!古代许多文人也为裴旻的剑术留下了不少文笔,比如颜真卿的《赠裴将军》、王维的《赠裴将军》、 乔潭的《裴将军剑舞赋》。”

    杨昊听闻后心中震惊不已,好奇地问道:““李白的师傅都那么厉害,那他自己的剑术在当时是排第几?”

    “据说,李白在剑术一道上成就非凡,创出了青莲剑法,剑术在大唐排第二,有着太白剑仙的称号,仅次于其师父裴旻!”

    陈松回道。

    杨昊惊讶道:“这剑道第二也能称为剑仙?那他师傅作为天下第一的称号叫什么?”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