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六章:定器有芒不堪用-《剑断化蝶》


    第(3/3)页

    五大名窑按照排名指的是汝、官、哥、钧、定这五个名窑器皿,定窑排在最后,但出现是最早的,在北宋的早期,甚至五代时就开始烧造了,而汝、官、哥、钧四窑都是北宋晚期才开始烧造的。

    定窑作为五大名窑之一,以产地命名,位于现在河北省曲阳县以北25公里处的灵山盆地涧磁村一带,唐代隶属于定州,故被称为定窑。

    据《曲阳县志》记载:“灵山一带,惟出煤矿,龙泉镇则宜瓷器,亦有出滑石者”,由此可见,灵山一带,既有烧制瓷器必备的燃料,又有滑石一类的瓷土,天然条件绝佳,具备了烧制名瓷的基本条件。

    乾隆皇帝对瓷器非常喜爱,咏瓷器的诗就有两百首,其中咏定窑的诗就有三十多首,可见他是多么喜欢定窑。

    陈松检查了下大盌口沿位置包裹着的铜扣,发现铜的氧化不够,年份不算很老,有些可惜道:“这铜边是后嵌的,不然就完美了。”

    “上千年的时间,再好的铜都氧化脱落,这瓷体能完好无损流传到现在,已经很好了。”

    王会长沉吟了下,道:“‘定器有芒不堪用’,不然也不会嵌边。”

    “也是,覆烧的都是这样。”

    陈松将定窑划花八棱大盌放回桌面。

    瓷器一般都是正烧,足在下,口在上,到了北宋中期,定窑突然覆烧了,就是将器皿扣过来烧,这种新工艺虽然让足部的地方满釉,但是口变成了涩圈,没釉,就需要镶口才能使用。

    覆烧有一个好处,就是提高了产量,比如碗都是扣着,一个扣一个,可以减少体积,提高产量,涩口在北宋中期以后开始流行,从宫廷一直流行到民间,影响到南宋时期的其他窑口,比如景德镇的影青瓷,也出现大量涩口。

    在当时,给涩口镶口形成了一种时髦,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给瓷器镶一个铜口、银口或金口。

    后来发现在清洗当中镶口位置不太容易被洗干净,被认为是缺陷,所以定窑在覆烧一段时间后,尤其北宋晚期到南宋这一段时期后,它逐渐又恢复到正烧了。

    王会长有些不忿道:“定窑颜色那么白,雕花工艺又那么好,我就想不明白为什么排在最后。”

    五大名窑中,定窑与其他四窑的颜色完全不同,就它是白瓷,那四个都是青瓷。

    古代烧造白瓷比烧造青瓷难度高,白瓷提纯的过程,今天已经不是问题了,但在一千年前,是极大的问题,工匠想尽办法去除杂质,让它呈现真正的白色。

    其他四大名窑都以釉色作为表现形式,只有定窑是以纹饰作为表现形式,那四大名窑里,除了极个别的以外,都不动雕工,汝窑和钧窑有个别的一两件有过雕工,但都不成功,雕的是什么都看不清楚。直接原因是因为定窑的釉面非常薄,而其他四窑的釉面非常厚,所以定窑可以用刀来雕刻,体现它的纹饰之美。

    新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