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章:野生赤灵芝-《剑断化蝶》
第(2/3)页
因为搪瓷器皿表面的瓷是由硅酸钠与金属盐组成的,其中铅含量很多,还含有铋、镉和锑等有毒金属元素,经4%的醋酸浸泡或高温,即可渗出一定量的铅、镉等对人体有害的元素,加上搪瓷在使用时候要特别注意别磕碰,一旦磕碰就会让搪瓷盆的外观遭到破坏容易生锈和随着塑料及不锈钢等工艺简单,能够快速实现批量生产的便宜、轻便盆类快速发展,导致这类存在安全性隐患,对人体危害太大的搪瓷越来越少,虽并没有退出历史舞台,但也创新转为艺术品的搪瓷制品。
之所以让王会长感到亲切,除了小时候常见搪瓷器物外,更重要的是,这种装着猪油的黄色的盆子是他小时候重要的快乐源泉。
他记忆当中,小的时候,家中的食用油都是猪油,专门装在这种黄色的搪瓷盆中,一年四季都没断过,因此大家统称为猪油盆,也成了他小时候快乐不可或缺的来源。
因为在肥猪肉提炼猪油的时候,都会产生油渣,在猪油里边泡上油渣,即使泡上半年都不会坏,他和弟弟妹妹经常偷偷掀开盖子,去里边捞上两个油渣来吃,放凉的油渣其实很不好吃,但那个年代的他们实在是太馋了,有时候还会无聊的数里面有多少个油渣,把一盆猪油刨得就像是猪刨地一样,然后再平均一下每个人能分多少油渣,谁多吃了一个都不愿意。
那个时候的油渣是非常稀罕的东西,但是家中长辈从来没有吃过里边的油渣,只要炒菜里面放油渣都是他跟弟弟妹妹吃掉的。
两个小小的黄色搪瓷盆可以说承载着他小时候的很多记忆和快乐,同时也承载着长辈对他们的爱。
老者看着灯光所过之处,如同白昼,物品一览无遗,赞道:“你这灯够亮的啊!”
“这是矿灯,老先生要是喜欢等下我送给您了,只是您这没法充电,里面储存的电量只能持续用十个小时。”
王会长漫不经心地搭着话。
“还是你们城市里的新奇玩意多,要是只能用几天就算了。”
老者用铁制的火钳翻了下灶火,溅起一片火星。
王会长笑道:“没事,喜欢的话下次我给您多带几台。”
老者摇头道:“还是不要了,这太亮了,眼睛有些受不了。”
他们早已习惯了煤油灯的亮度,这比白天还刺眼的光线,让他眼睛着实有些难受。
“嗯。”
王会长点头,将矿灯移至左侧,看到靠墙放置着一个木架和一个大缸,木架上放着一排碗碟瓶罐,在灯光下,上面所绘的图案明艳灵动。
王会长心中一喜,走过去,认真看了下,不由大失所望。
这些碗碟瓶罐很杂,却是建国之后的瓷器,连件到清末的都没有。
他将矿灯移至大缸,看到大缸高度接近一米,直径接近半米,外侧白底上绘有黑花,透露出古老的气息。
肩部施黑彩卷草纹,黑白相间、流畅自然,与白底对比强烈,腹部有三组折枝牡丹花,并以白釉剔花工艺刻画有“福”字,线条粗放遒劲。
“卷草纹枝叶舒展,枝叶硕大,一气呵成,生动自然,整器典雅沉静,黑白对比醒目,彩绘、刻划花工艺流利、精湛,釉面滋润......可惜这磁州窑的大缸肩部有两条小冲线,年代也只到明。”
王会长遗憾地叹了口气。
磁州窑是华夏古代北方最大的一个民窑体系,也是著名的民间瓷窑,窑址在今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的彭城镇和磁县的观台镇一带,磁县宋代属磁州,故名。据考察,磁州窑创烧于北宋中期,并达到鼎盛,南宋、辽金元、明清仍继续烧制,烧造历史悠久,具有很强的生命力,流传下来的遗物也多。
贵为宋代八大名窑之一的磁州窑,以质朴清新,刻花、印花等各类装饰工艺丰富多彩,争丽斗艳的花卉纹饰独树一帜,陶瓷技艺和美术融合在一起,汲取题材广泛,形成之多样,寓意之丰富,将陶瓷器物提到了一个崭新的艺术境界,开创了陶瓷艺术的新纪元,白底黑花与黑底白花更是其中的典范,让人一眼便能认出。
磁州窑的年代非常好辨别,以画风就能判断出所属的年代,因为磁州窑的画风完全是润含着所属年代的水墨画韵味,以致行内流传着“磁州窑,看画意,定年代”的说法。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