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命案奸情-《月下红雁》


    第(2/3)页

    只听官差喊话说:“诸位散了吧。本府太爷有令,此案了结前,谁也不得擅自出城。”

    众人听了,惊得目瞪口呆,无人敢吱一声。

    郑太爷捋着胡须想了想,又道:“命人打开那间古庙大门,彻底搜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竟敢在本县的管辖下行凶杀人。我必要查他个水落石出!”

    王直正要吩咐下去,忽见一个面白须长的先生移动到郑太爷身旁,悄悄道:“大人,属下以为此案应从长计议。您初上任这雾城时,命我探访这雾城的风土人情,属下却已获得了一些消息。”

    这人乃是与郑太爷一同上任雾城的师爷,姓孟。

    郑太爷不解,听孟师爷话里似另有深意,紧忙下令王直等官差先不要动。他移了一步,低声道:“师爷请讲。”

    孟师爷又悄悄道:“大人有所不知,死者是红月楼的管事伙计,这红月楼的东家姓金,桥西的金家和宋家,乃本地极富极贵的大乡绅。我去了桥西那头,从他们宅门前经过,二宅相连,竟将大半条街占了。属下打听到,这金家不仅是红月楼的东家,还是本地最大的盐商。”

    郑太爷怔了一下,不禁心下寻思,运销食盐须有特权,这金家既然是这里最大的盐商,想必朝中有人。这太爷绰号“上官油”,他方才听师爷所说的金家,又思,不知死者和金家有多大关系?

    只听孟师爷说:“何不让案子先沉一沉,慢慢查,且看这金家作何反应。死者是金家的人,哪知死者的死因是否和金家有关。即便是毫无关联,这红月楼死了管事伙计,流言蜚语的,对红月楼不利。做生意的,最讲个吉利。属下料定,这金家必会登门拜访大人,到那时,任他金家再有财势,不还得仰仗大人携带携带。咱们再做个顺水人情,也不迟。”

    郑太爷心头一喜,低声道:“师爷考虑周全。”他顿了顿,高声道:“听百姓说,是否这古庙闹鬼?”

    孟师爷心领神会,高声回应:“正是!属下建议,此案怪诞离奇,应先请来高僧仙道,在这古庙门前大设法台,诵经驱鬼,以安民心。”

    郑太爷大手一挥,道:“就按师爷说的办!案子先暂缓。”说完,他便命官差退出翠笛巷,封锁作案现场,去寻访僧道诵经做法。

    众官差大惑不解,但见这古庙冷落无人,虽隔着围墙一望,却迎面感受到一股子阴风煞气,令人不寒而栗。

    郑太爷便欲返回,举目四望,蓦然看见一个神秘的身影,这人束发金冠,锦袍玉带,腰间悬挂一件汉玉九龙珮。郑太爷心头一颤,自思此人所戴玉佩非比寻常,必大有来头。待他再看过去时,那人却不见个踪影了。

    众人退去后,王直回到家中,也没吃饭,便进入房中。他焦躁不安,自房中来回踱步。尚未至晚间,他感到倦了,正待歇息之时,却见夫人缓步走了进来。

    王直的夫人宋氏,是个不到三十岁的少妇,生得珠圆玉润,虽无十分姿色,却别有一番风韵姿态。

    王夫人微笑道:“今儿个怎的睡得这么早?”

    王直叹了口气,道:“哎!烦心!睡了。”

    王夫人问道:“何事烦心?”

    王直道:“翠笛巷出了个人命案!那人死的七窍流血,就死在那片废墟的古庙门前,邪了门了!”

    王夫人愣了一下,便道:“新官上任三把火,那郑太爷刚上任雾城,急于破案向朝廷彰显功绩。对你来说,什么案子都一样,慢慢查呗。你在雾城黑白两道朋友多,让他们去替你查,你的心思呀,还是要放在这郑太爷身上,将他侍奉好了,咱家才有好日子。”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