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为宋室江山立下可汗马功劳!对于杨家将来说,最大的功劳就算是“金沙滩双龙会”了。 评书里有云“功高莫过于救驾,计毒莫过于截粮”!在这次宴会上,大郎装扮成宋太宗。 二郎装扮成八贤王,七个儿子全部去赴宴。要知道评书里常说的“会无好会,宴无好宴”啊。 杨继业一个儿子都没留,全派出去了,这份忠心,天日可表!结局很悲惨。 杨家此次宴会,几乎全军覆没,大郎、二郎席前遭难,三郎被马踏如泥,四郎、八郎流浪番邦。 五郎出家,就六郎和七郎杀出重围。结果,最后还是被大奸臣潘洪潘仁美设计害死。 一代忠义杨家将,只落得满门孤寡,这就是杨家将的七狼八虎出幽州的故事。 杨家将之所以在演义里面被大书特书,那是因为他们的忠烈在那个时代是最符合统治者的忠君思想的。 在皇帝有意无意的推动下,在那些文人墨客的争相传颂下,杨家将就在历史上的演义中被神化了。 而和杨家相差不大的种家军存在感就相对的变弱了,人们都喜欢随大流,人们能记住的也永远都是第一。 在大家都在谈论杨家将的时候,又会有几个人出面来给种家军抱屈叫不平? 要不是老种相公种谔和他的儿子小种相公种师道的战绩实在是过于逆天。 在真正的北宋历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恐怕施耐庵老先生写《水浒传》的时候也不会把这二人写进水浒之中。 《水浒》中的那个“老种经略相公“,种谔刚入仕途时,担任陕西清涧县知县。 当时边陲诸县实行军政合一,他手中有兵马,就采取分化和诱抚相结合的策略,与西夏军周旋。 当时绥州(今陕西绥德县)有西夏部落首领嵬名山,经常带人骚扰清涧县地界。 可是,嵬名山的弟弟嵬夷山,却暗中请降于种谔。种谔答应了,他随即以嵬夷山的名义诱降嵬名山。 他说:我愿意与你修好,已经为你准备了一只金盆,请你笑纳。也不管嵬名山愿不愿意,种谔就率军包围了嵬名山的大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