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力当千斤-《大秦:六岁的我,开局揍了秦始皇》


    第(1/3)页

    第236章  力当千斤

    众人期待的目光投向秦牧,不只是期待,更多的是不可置信。在座的人,都不是纸上谈兵的人。王翦蒙毅这种不用多说,  本身就是兵法大家,甚至于王翦还曾经带领大军直接攻城略地,蒙毅也是家学渊源。

    即便不算王翦和蒙毅,就是李斯一个文官,也是要负责大军的后勤供应的。每一次大军出征,要多少民夫、带多少粮草,  都得经他的手,  甚至有时候还要他亲自筹措。

    祖龙就更不用说了,大大小小的仗,  都得他决断。每一次给出征的将军带多少人,给多少钱,他肯定是最清楚的。这么多年下来,就算不涉足具体的事物,但是对于整体的大局,几乎可以说是最清楚的。

    甚至,每一个将军出阵,情况都不同。有的人习惯节省,有的人却经常浪费。大秦每一个大将需要多少的损耗,都在祖龙的脑海之中存着,待到需要的时候,  随时都可以用。

    他们是最清楚军需损耗的人,也正因此,  他们才知道,秦牧虽说的话,  到底有多么石破天惊。

    打仗,  拼的是什么?有人说,是军队,是人数,是训练……但是,这些人都知道,所谓战争,拼的是国力!

    什么是国力?人口和粮食!

    你的国家,有千万人口,最多筹建五十万大军,再多,青壮年就不够了!强行征调老弱病残,只能在数字上占便宜,可最终,军队的战斗力要被拖垮!

    而另一个国家,有两千万人口,轻松建设七十万大军!到了战场上,这二十万就是你们之间的差距。而且,最可怕的是,人家调了七十万人,实际上还有余力,兵员素质更高不说,国内的生产一点没有耽误。

    甚至最简单的,人家比你输得起!你的五十万,损失了就是绝境,会不会束手束脚?人家的七十万没了,还能迅速组建三十万人的大军。这种差距看起来是军力,实际上是人口的差距。

    粮食就是更加明显的差距。距离越远,后勤补给的缺口越大,保障难度更是几何倍数提升。如果粮食不够,连军饷都难以保障,军人都要饿肚子了,谁还肯认真打仗?

    如果粮食只是勉强能喂饱当兵的,那也只能守土,而不能攻敌。出门征伐,就需要喂养民夫,民夫饿死了,谁给士兵送粮?甚至于,民夫若是吃不饱,路上会不会偷士兵的军粮?所以,这种情况下,只能被动挨打。

    秦灭六国的过程中,到了后期,六国之中,绝大部分都是这种情况。乃至于大秦完全不用担心战争会不会失败,一点心理负担都没有……很简单,就算我败了,损失惨重,你有那个发兵打我的本事么?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