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李加:“是啊,我们以前的雷总,离开‘富业’以后,当年就自己创办了企业,带着原先的老班底,默默地就干了起来。现如今他的第二轮创业,正做的风风火火,前景一片光明,最近又新投了一个产业,把我也叫回去,我现在算是也正式地在他那边干了。” 潘秋琳:“离开国内十几年了,老同事老领导都断了联系,真没想到,你们离开‘富业’之后,还能继续共事,太难得了。” 李加:“雷总的企业,现在真的是家大业大,创业时从老富业带出来的,再加上后来又陆陆续续慕名回来的,旧面孔、老同事好多,大家团结一心,又组成了一个大家庭,感觉真的很好。雷总确实是雄心壮志不减当年,这次的项目,技术含量高,整合一下,未来几年奔着上市而去。” 潘秋琳:“还是你们目标远大理想丰满,不像我这样,在国外单打独拼,永远都是无根漂泊的感觉。” 李加:“听说你在日本发展的很好,也是几千万级的富婆了。” 潘秋琳:“国外再好,都不如国内有根好。” “潘秋琳,前面就快到酒店,我刚才帮你预订了,你自己进店登记就行。我们留个联络方式,改天如有机会,我约下雷总和你见见面,说不定大家还可以一起创业呢。” 说罢,互留联络方式,李加提起拉杆箱,把潘秋琳送下车。 这位潘秋琳,前面提及过,这里再简单介绍一下。 她原本是“富业”总经理办公室的文员,一九九七年,当时的她还是一个二十出头的年轻女子。这女子,知书达理,性情温文,同事们对她都颇有好感,雷志森对她也十分器重,本有培养提拔之意。 然而,人各有志,在家庭和父母的安排下,她办好了去日本留学的手续。那年头,去日本说是去留学,其实很多人到了那边,勤工俭学一阵子之后,基本都选择了放弃学业,做起了纯粹打工挣钱的营生。 潘秋琳也一样,而且她初到日本时的境况比别人更加艰辛,原先答应帮她的表姐一家,因自己在日本当地生意遇到些挫折,就连说好的第一天到机场接机都没能办到。这对于从未出过远门,更不用说第一次迈出国门的年轻女孩来说,无疑是当头一棒,当时就蒙了。 好在请辞之时,雷总曾对她说过,“年轻人有自己的选择,我也不便挽留。一个人出国谋生很辛苦,遇到困难可以去找我的两个妹妹,她们都久居日本,我会交待她们,遇到困难需要帮助,一定照着这个联络方式去找她们。”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