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这个持久,可不是三年、五年。而是一代人、两代人。甚至几代人。 就好像是蒙元南下,中原生灵涂炭,直到朱元璋开局一个破碗那种。 可能沉沦一百年、两百年…… 甚至三百年…… 西南联大有历史学教授正在编写史书,书稿送往国外保存,只希望后世还有人记得这段历史…… “坐。” “是。” “你们38军的情况如何?” “报告专员,赵南山军长已经下令部队向运城方向集中。” “第96军和47军呢?” “他们也在向运城集中。但是47军距离较远,估计还需要几天的时间。” “你们大概能集中多少兵力?” “报告专员,38军能集中一万五千人,96军能集中一万三千人,47军能集中一万四千人左右。” “好,我知道了。” 张庸默默计算一下。还行。有四万人。 他对第四集团军的兵力估计,向来都不高。最低心理准备是三万人。 兵贵精不贵多。 有四万人的话,足够了。 何况,还有胡宗南的部队。那家伙挺积极的。 此外,还有26集团军…… 虽然是空架子。但是可以逐步充实的。光是一个173师就有一万七千人了。 还有中条山各地的游击纵队、保安团,都是陕军裁撤下来的。也有两万人。 于是架构指挥部。 命令瞿怀安作为前线参谋长。 一战区参谋长郭寄峤要在洛阳后方运筹帷幄。 “段象武!” “到!” “这是我给第四集团军麾下三个军的弹药补充。” “是。” 段象武接过来。 扫了一眼。眼睛顿时睁得滚圆。 以为是自己看错了。多看几眼。发现没有看错。但还是不信。 悄悄的揉眼睛。反复观看。确信没看错。 “专员,您这是……” “白纸黑字写得清清楚楚,还有我的签名和日期。随时兑现。” “那么多……” “只要部队到达前线,武器弹药管够!” “太好了!” 段象武憔悴的神情顿时抖擞起来。 老天爷啊! 那么多的武器弹药啊! 从军二十年,他还从来都没有见过。 专员大人就是大手笔。 而且是白纸黑字。立字为据。不是空口白牙。 “来人!” “到!” “命令第四集团军所属部队,向临汾方向集中。” “是!” 参谋去传令。 段象武听到了,欲言又止。 张庸知道对方想说什么,于是说道:“临汾才是焦点。” 顿了顿,又缓缓说道:“拿下临汾,运城就是死地。日寇争夺的重点,也是临汾。” “卑职明白。”段象武回答。 “还有,你好歹也是副军长,为什么这么瘦?” “报告专员,我们中条山的后勤补充太差,官兵都吃不饱,着实惭愧……” “你们的后勤补给是有谁负责?” “一战区负责一半。二战区负责一半。” “没有补充到位?” “二战区的补充从来都没有。” “知道了。” 张庸点点头。 确实,要整人,真的有几万种办法。 一战区负责50%,二战区负责50%。也不知道是谁想出来的。 二战区阎老西,怎么可能补充到位?你告状也没用。 光头和阎老西互相踢皮球,受苦的只有中条山守军。 只能得到一半的补给。 但是话说回来,国军的先天不足,暴露无遗。 国军不懂种田。不懂自力更生。 但凡有八路军30%本事,都能够在中条山搞生产,自给自足。 可惜没有。 都是等靠要。上面不给,自己就挨饿。 堂堂副军长都要挨饿。下面的士兵,恐怕已经到三天饿九顿的地步了。 还怎么打仗? 走路都困难。 难怪部队集结那么迟缓。 唉…… 够呛…… “轰……” “轰……” 前面传来炮声。 是刚刚到达前线的75毫米意大利炮在射击。 但是射击效果好像很一般。 日寇在永济驻扎有一个联队部。修建的工事很坚固。 晋西南这块区域,山地很多,石头很多。生石灰也很多。所以,修建工事可以就地取材。 “轰……” “轰……” 意大利炮持续射击。但是战线始终没动。 雷达地图显示的红点数量,也没怎么减少。说明日寇受到的伤害是很轻微的。 “玛德……” 张庸来到最前线。 发现日寇修建了很多暗堡。 确实是乌龟壳啊! 很坚固。 除非是意大利炮直射,否则,很难摧毁。 107火箭弹也没用。它的攻坚能力也很弱。 但是没关系。 我张庸有的是攻坚武器。 安排送货。 送来六门德制88毫米高射炮。 高射炮做什么? 打工事。 直瞄。 “轰……” “轰……” 一炮一个。 一炮一个。 日寇的暗堡挨个粉碎。 无论你有多么坚固,在88炮的面前都是渣渣。 乌龟壳? 给我碎! “纳尼?” “不好……” 日寇联队长大吃一惊。 该死! 国军居然有如此强力的火炮。 足足一米厚的墙壁,都被对方一炮洞穿。威力简直是太可怕。 “轰……” “轰……” 很快,日寇外围工事丧失殆尽。 残存的日寇只能死守城内,困兽犹斗。但是没用。 六门155毫米榴弹炮上前。 “轰……” “轰……” 对着城内猛轰。 一番狂轰滥炸过后,日寇联队长玉碎。 在丧命之前,日寇联队长发出了诀别电。然后就被重炮炸成了飞灰。 “八嘎……” 七田一郎接报,脸色铁青。 他终于意识到,自己可能有大麻烦了。 【未完待续】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