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三章 命运喜峰口-《海上马车夫》


    第(2/3)页

    “是皇太极!”

    张安德从邓浩楠口中得知情况后,急忙组织兵力防御。

    狼烟四起,江山北望。

    站在长城上,那浩楠忽然间想起了屠洪网的那尽忠报国歌曲。

    此时此景,是何等的相似。

    忽然间,邓浩楠好像想起一件事情,明朝历史上最具争议的一次战争。就是皇太极动的“入口之战”

    入口之战!喜峰口!

    这两个词语在那浩楠的脑海中顿时被联系到了一起,皇太极是从喜峰口入关的。

    邸浩楠心惊,难道这次皇太极就会直接从喜峰口入关了吗?

    邸浩楠望向水关长城附近,水关两侧的长城都被洪水冲塌了一百多米宽,那个临时充当的寨门根本挡不住勒子的冲击。

    该死的!

    那浩楠的脑袋顿时大了一圈,自己竟然不知不觉中,被历史给安排成了给皇太极的指路人。

    这下好了,皇太极只要不是傻子,定能看到喜峰口水关防御上的最大破绽。

    该死的!

    莫非入口之战将要提前两年不成?

    若是连累关内百姓生灵涂炭,那邓浩楠真的要憋屈死了。

    喜峰口关城上,虽然有三年多明军登城防御,但是邓浩楠看到的却是老弱两级分化严重的兵源。

    “怎么都是老狗”

    张安德苦笑道:“伯爵大人有所不知。戍守边关都是世代的军户和配边疆的犯人。这年头,朝廷拖欠饷银,青壮之人都跑的差不多了!”

    那浩楠担忧的道:“皇太极这次人马足有三万人,这些人如何防守得住?”

    张安德叹道:“末将已经向遵化求援,只要能挡住三个时辰就没事了!”

    那浩楠明白。大明的军事体制虽然减轻了朝廷的负担。但是军人的待遇低,加上配边疆戍守的不是罪犯就是老弱,让他们当土匪去抢老百姓还差不多,让他们抵御敌人可就差远了。

    不过,令邸浩楠担心的事情并没有生,勒子突然号角声扬起,竟然撤退了。

    离着喜峰口五里外,皇太极皱眉道:“宪斗为何要阻止我进军?李小七就在城上,我们从水关可以直接攻进去。”

    范文程道:“主人一路过来。长城遍地烽火狼烟,明军必有援军抵达。即便我们攻下了喜峰口,可是主人也逼将损兵折将,得不偿失。”

    皇太极顿时恢复冷静,月才他又犯了冲动,一心想要杀死李小七报仇。

    范文程道:“主人今次收获巨大,得科尔沁部,当保存实力回去争夺汗位。而喜峰口水关显然暴露了明军的弱点,若是现在就冲进去,虽然能得到些好处,但是日后明军定然有所防备。若是等到主人将来实力稳定,大金国力恢复之时,倾国力再攻喜峰口,一举拿下大明京城,则霸业可成。”皇太极闻言大喜,道:“多谢宪斗提醒,我差点意气用事。”

    范文程笑道:“主人应该感谢卓卜七才对,正是他带着我们找到了攻破长城的方法!”

    皇太极闻言一愣。接着哈哈大笑,笑的他眼睛都快流出眼泪了。

    不知是兴奋的。还是痛苦的。

    ※※

    教子撤退了,这令那浩楠有些错愕。

    不过,勒子撤退,到是令所有人松口气。

    看着长城水关,邓浩楠十分担忧。他不知道历史上的勒子是如何破了喜峰口的。但是眼前被洪水冲垮的水关无疑是破绽。

    “张参将可知这水关能否挡得住教子的攻击?”

    张安德苦笑着摇摇头,这不是明知故问吗?

    “关外是蒙古哈喇嗔部,已经跟咱们停战十几年了!朝廷将钱财和重心都转移到了辽东,薪镇这里已经多年未曾修算了。”

    是了!大明跟蒙古恢复友好,将注意力都移到辽东,可是谁也不会想到将来教子控制了蒙古,绕过山海关,借道蒙古从长城防御薄弱处叩关。

    大明的财力都被转移到了辽东。老其历史上板尔涣提出五年平订,崇祯信了他,倾国力支持他,结果垫办玩到蒙古,兵临北京城下,五年平辽成为泡影,令崇祯的希望破灭,不杀袁崇焕崇祯非得憋屈死不可。

    年久失修,军备松弛,眼前的张安德不过也是混吃等死的那种心态。即便有雄心有报复,面对阉党横行,朝纲混乱的局面,也不得不放弃。

    那浩楠叹道:“加固这水关需要多少银子?”张安德道:“加固了也没用!我们五六年都没有修过水关了!这些年来,冬天来的早,时间又长。寒冷异常,这潦河以前是小小河,这些年河道拓宽了五六倍,每年两次大洪水,再坚固的水关也被冲垮了!”

    那浩楠道:“勒子这次来到喜峰口,定然看穿了这水关的弱点,下次定会从你这里突破!”

    张安德苦笑道:“这里多年都没有战事了,朝廷那些阁臣大员们根本不会搭理我们,上报朝廷也没用,除非教子的刀架到他们的脖子上,否则他们是不会相信的!皇上永远都只知道天下太平,天下盛事!”

    忽然,张安德扇了自己一耳光。道:“早上喝多了,又在胡说八道,伯爵大人勿要”

    那浩楠挥挥手,道:“你放心。本官可不是大嘴妇人”。

    张安德拱拱手,道:“多谢!末将略备了些薄酒,还望伯爵大人不嫌弃!”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