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第二期加印到十万份,又是很快卖完。 眼看着书店销售根本无法满足读者们日益庞大的订阅需求,社里便在七九年年末决定从一九八零年起改为邮局发行,社里相信有邮局这个发行渠道,《当代》的发行量会进一步提升。 如果在有姜玉楼的新作《暗算》当压轴,说不定发行量会让所有人感到惊讶。 于是,在经过预估后,1980年第一期《当代》的首印量定在了15万册这个数字。 然后,姜玉楼就收到了来自当代的汇款单。 他用手指弹了弹汇款单,咧嘴一笑道:“一共六千块钱,还行。” 之所以有这么多稿酬,也多亏稿酬制度改了,基础稿酬是按照千字10元的标准算的。再加上首印十五万册,才有这么多钱。 算上这笔稿费,他的存款已经突破两万了。 这笔钱不花放在银行虽然有利息,但是架不住国家经济高速发展,要不了多久,他这个万元户可就不值钱了。 还不如在贬值之前,把钱换成房子呢。 燕京以后的房子会有多值钱,也不用多说,成年人都知道。 现在他有两万多,买上一套四合院,撑死了万把块,也不至于伤筋动骨。这么一想,他瞬间动心了。 只是,他一个学生,想要在燕京买房安家,还是要找人。 好在他来燕京几个月了,也认识了不少人。 尤其是京圈的大院子弟,关系大得吓人。既然有这层关系,不用白不用。 而且,他身边不是就有个顺手的工具人吗。 姜玉楼嘴角一挑,诡异地笑了起来。 下午。 卫国平听到姜玉楼想要买房的事情后,惊呼道:“什么,玉楼你想在燕京买房?” 他这嗓子吼的声音不小,徐向东和于敏都注意到了。 他们看向姜玉楼,有惊讶,有羡慕,同时也有好奇。说起来,他的稿费不少,在燕京买房肯定是够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