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陈中实老老实实的对姜玉楼说起了他创作中篇小说的原因。 他已经不再年轻了,短篇从来不是他人生的全部,而中篇乃至长篇才是他的追求。但是他失败的次数太多,多到他本人都有些麻木,有些不自信。 “《康家小院》耗费了我很多心力,但是这个创作过程我真的很满足。也就是这一刻,我才知道中篇和短篇相比,真的是一片不同的天地。” 陈中实神情带着一丝感叹,在感叹着做决定的不容易,也是在感叹自己的成功。 “陈大哥,你成功了,你写出了一部足够发表,让全国读者看到的中篇小说。”姜玉楼赞赏道。 不想,陈中实却摇了摇头,“我知道自己还差很多,即使《康家小院》成功,也只是一时侥幸,说明不了什么。” “不,你错了。”姜玉楼面色严肃,“虽然文学创作确实需要一定的天赋,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能通过努力和学习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足够的锻炼,足够的写作,足够的知识补充,这次就不是侥幸,而是厚积薄发。” 陈中实想了想,点头道:“姜社长,诚如你所说,我觉得现在的工作不适合我。” “为什么呢,文化馆的工作难道不够清闲吗?”姜玉楼问道。 陈中实苦笑一声,“尸位素餐罢了。我更想在一个不受打扰的地方,安静地搞创作。” “那你为什么不当作协的专职作家呢。”姜玉楼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他也觉得,陈中实这么优秀的作家之所以年过四十还没有迎来大爆发,可能就是因为他在不适合的工作岗位上,耽误了他的发挥。 “专职作家?” “当了专职作家,你不需要上班,可以安心搞创作。” 陈中实左思右想后,下定了决心, “好,回头我就打申请,这个文化馆的工作我不干了,我要去作协当专职作家!” “陈大哥,虽然你想安心搞创作,可也别忘了补充知识,还有多和作家交流也是成长的一部分,闭门造车永远不会有成果。” 每个人的成功必有他的成功之道,这点是学不来的,只有找到适合自己的,才能迎来真正的爆发。 姜玉楼接触的作家也不少,但能像陈中实这样看清自己的,却是少之又少。 “陈大哥你这种想法是对的,努力的方向也是对的。”姜玉楼拿起手中的稿子,鼓励道:“我觉得要不了多久,你就能写出比《康家小院》更好,更优秀的作品。” 陈中实听到这话,脸上的笑容带上了几分自信。 姜玉楼轻轻地把稿子放到桌上,语气随意地仿佛只是在闲聊,“陈大哥,你读过路谣的《人生》吗?难道就没想过也写一部长篇大作,让世人知道陕西不只有路谣,还有陈中实吗?”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