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风声(东风)》在广大读者群体中赢得了极高的口碑,这个年代,谍战与悬疑的交织故事无疑具有极大的吸引力。 可以说上市之初,无论是读者还是评论界都对姜玉楼的这部新作品寄予厚望,怎么说也要有茅奖水平吧。 当然,这部作品确实非常不错,对得起读者的期望。 于是乎,读者来信如同雪花一般涌向编辑部,来势之汹涌远超当初《恋恋笔记本》发表的时候。 读者来信的数量之多,让《最文学》在短时间内工作量剧增,其中绝大多数都是对于《风声(东风)》的好评。 但也有一小部分读者给予了比较严苛的评价,其实这种声音在评论界也在逐渐出现。 在评论家们的眼中,《风声(东风)》的评价却显得不那么出色。 并非这部作品本身不够优秀,而是评论家们的品味极为挑剔。有了《暗算》珠玉在前,《风声(东风)》便有了炒冷饭的嫌疑。 再者,创作《暗算》的时候,姜玉楼名声不显,写出这么一部优秀的谍战小说,再怎么褒扬也不为过,茅奖就是对他的肯定。可现在不一样了,他不再是那个文坛新人,而是举世闻名的大作家。 编辑部内,大家也在讨论这个话题。 “最近《风声(东风)》可是火得让人心惊胆战啊!” “这有什么,社长的作品什么时候都能引起轰动。” “谁说不是,这么多年下来,我早都习惯了。” “我是说最近的批评声音,你们没听到吗?” “还成吧,批评的声音是有一些,但也没什吧。” “咱们社长什么时候在意那些评论家了?” “哈哈,也是,社长不是说了么,人民群众喜欢的才是好作品!” “话是这么说,不过我怕批评的声音太多,社长不高兴。” 这时,姜玉楼的声音传到了他们的耳中,“不至于,你们社长我还不是那么小气的人。” 众人闻言,打了个哆嗦,背后说社长的八卦,虽然不是坏话,但被当事人抓了个现行,他们还是有些忐忑不安。 姜玉楼微笑着道:“作品写出来就是让人看的,不论是好是坏,只要意见中肯,我都会接受。” 不愧是社长,国内最有名的作家就是有这样的底气。 “我最近有些忙,没有关注第二期的销量如何了?” 宋文站出来,神情振奋道:“社长,第二期的销量非常好,不过半个多月时间,已经卖出了五十万册。” “还不错。”姜玉楼满意的点了点头。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