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细数他步入文坛后,拿到的奖项还真不少,作协颁发的全国优秀长、中、短篇小说奖拿了,茅盾文学奖拿了,直木奖拿了,雨果奖拿了。 你就说羡慕不羡慕吧,而且他才二十四岁啊,谁就能肯定他未来几十年再也拿不到一个奖项? 种种荣誉加身,还有国家帮忙宣传,本来名声斐然的他,大有成为新时代文坛领袖的趋势。 恐怖如斯! 姜玉楼的声望进一步提高,可谓如日中天,就连作协的领导都不能再将他视为小辈,而是要平等对待了。 名气和声望的提升,也帮姜玉楼镀了一层金身。别小看名气和声望,有时候能帮他解决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除了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获奖带来的真正利益渐渐开始显现。 有了政府的站台和宣传,姜玉楼近年来的所有作品的销售都呈现出爆发式的增长,存货没顶住几天,印刷厂加班加点地干,印出来的书连墨都等不及干就要打包装车。 据可靠消息称,自从姜玉楼获奖后,他的作品同比上升了八成还多。不少印刷厂迫不得已加班加点工作,如此才能暂时满足市场对姜玉楼作品的需求。 尽管印刷厂已经全力以赴,但各地的征订单仍然源源不断地涌来。读者们对姜玉楼的作品热情高涨,仿佛一股不可阻挡的潮流,席卷了整个文化市场,姜玉楼的名字也因此而更加响亮。 在全国舆论的热烈浪潮中,这股风潮似乎还将在一段时间内持续激荡,至于具体会持续多久,则成了一个无人能够准确预测的谜题。 反正现在距离得奖已经过去了一个多月的时间,销售的势头却未见丝毫减退,反而像烈火燎原般,愈演愈烈。这股旺盛的势头,不仅让姜玉楼和出版社吃的满嘴流油,就连新华书店也跟着赚了个盆满钵满。 自从姜玉楼得奖后,新华书店也是一日忙过一日,明明是图书市场的淡季,却和旺季差不多。 这哪里是大作家,分明是财神爷啊! 在家的这段悠闲时光里,姜玉楼并未真正闲下来。他依照曹贵林提供的素材,全身心投入到新作品的创作中。 对于这个题材,他心中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因此投入了大量的心血与精力。手中的材料与他曾看过的电视剧相互交织,激发出无尽的创作灵感,仿佛有无数故事等待着他去挖掘、去书写。 这样的闭关创作,对于他来说已经许久未有了。他从不因缺乏作品而强迫自己,但一旦灵感迸发,他便会抓住这难得的时机,一气呵成地完成一部作品。 恰好,休息的这一个多月,就是他灵感爆发的时刻。 近段时间以来,姜玉楼的文思如泉涌,下笔如有神助。他每日勤奋耕耘,几乎无一例外,以一万字为起点,持续铺陈着故事的脉络。 对于自己的写作效率,他还是非常有自信的。 也因此,他才能花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写完一部二十多万字的小说。 他这一版的《北京人在纽约》相较原作,可谓焕然一新。最显著的变化,便是他果断地撕去了国人眼中对美利坚那层梦幻般的滤镜,转而将那里的残酷现实呈现得淋漓尽致。这样的转变,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真实的、没有光环的纽约,感受到了那里的冷暖自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