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正所谓士为知己者死,韦待价现在多少就有这种感觉。 看着他这模样,李象忽然调笑道:“倒是景仁,这八字还没一撇呢,就开始向着你说话了。” “我,我那是不想让自家兄弟走歪了。”李景仁连忙辩驳道。 众人都笑,总之这件事就算是定下了。 纨绔们都留在了登州,李象按照他们的能力和偏好,一一安排了位置去学习。 比如李景仁和程处弼,李象便给他俩安排到了苏定方的门下,并且还组织了一个军事学习班,其中有裴行俭,还有李景仁和程处弼几人,去大都督府上课。 至于谁给上课……那自然是李世民喽。 老李刚开始是不情愿的,但是为了给孙子面子,还是哼哼唧唧地给裴行俭几人讲述自己的带兵心得。 李象还在想,等这次打完高句丽回去之后,一定要建一个军事学院,就让老李当院长,培养军事干部。 至于韦待价,还有萧守道,长孙诠等人,李象便给他们安排到了冯清的手下,去学习如何理政。 在他前往高句丽的日子里,就让他们跟着冯清还有李泰李治,一起把环渤海的经济新区给开发好。 这可是大后方,马虎不得,大意不得。 在登州待了一个多月以后,李世民便带着李明达还有李漱回到了洛阳。 十二月,李漱派遣商队运送了一大批羊毛制品,送往登州的水师当中。 现如今的水师,被老李挂名在了登州大都督府之下。 四舍五入,也算是李象的私人部队了。 李世民也不介意,毕竟早晚都是大孙子的,早一点晚一点也没什么关系。 与此同时,李世民再次向高句丽下达最后通牒,命令高句丽和百济停止进攻新罗。 然而,为了和平的最后努力也已经失败。 那就只有战争了! 李世民下令,辽东道行军大总管李世绩领步骑六万,及兰、河二州胡族兵马直趋辽东,准备与张亮合势,水陆并进。 他又诏诸军及新罗、奚、回纥、仆骨、薛延陀、靺鞨、乌罗护、阿跌、拔野古、契丹的仆从军,分道进击高句丽。 李象早在九月的时候,考虑再三过后,让李漱给吐蕃修书,点名让论钦陵来到登州。 论钦陵这个人,李象是想争取的。 之前在朔州的时候,李象对他的印象还算不错。 吐蕃并没有拒绝,反而还挺高兴的,只是说还需准备一些时日。 这个年,李象是在登州过的。 登州越来越忙碌,为了备战,备物资,李象忙得是脚不沾地。 为了保障将士们的后勤,李象可谓是绞尽脑汁,自从十二月开始,登州的咸鱼便没有出过州界,都被囤积在了水师当中,准备充作军粮。 一月份的时候,诸军云集幽州。 二月,李世民给张亮下达进军诏书,并且命令李象来到幽州和他会合,自己则带着军马,从洛阳出发东征。 李象接到李世民的诏书时,论钦陵也带着三千吐蕃骑兵,从逻些出发,历时两个多月,终于到达了登州。 大唐与高句丽之间的战争,正式开始! (二更送到……查资料推敲剧情太久了,抱歉)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