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第275章 三年(上) 时间转瞬即逝,又是三年过去了。 这三年之中,明教并未对外扩张,反而专注于发展自己所掌控的地区,而其他势力也没有谁敢朝明教所掌控的山东两路发起进攻。 杨康本人时常往来于山东与嘉兴之间,嘉兴于现在的明教而言,其实有些脱离了杨康原本的想法。 一开始,杨康是计划着以嘉兴为全方面的中心,以夷洲为腹地,承担着发展军力的重任。 但随着杨康担任了明教的教主,一下子便将整个局面扩大了开来,尤其是杨康将山东两路攻占下来后,有着山东两路总共约莫四百万的人力,杨康自然没有什么必要将重心放在开发夷洲之上。 故而嘉兴对于杨康以及整个明教来说,仅仅只剩下经济中心一个地位,尤其是日后若是攻下临安后,经济中心还将转移。 好在嘉兴毕竟是位于南宋境内,杨康想出的肥皂、玻璃、水泥、漂白纸等许多新奇领先的物品在南宋这个有钱有人有需求的庞大市场内,赚得盆满钵满。 虽然在负责生产、销售的人员总共也不超过十万人,占明教势力的总人口数不到百分之三,却提供了明教内部将近七成的财政收入。 而这笔庞大的收入,被杨康用于改善、发展山东两路。 因为明教在占领了山东两路后并未四处攻伐,也没有哪一方势力急于铲除明教,故而在这三年期间,明教的发展极其迅速,百姓安居乐业。 而与之对比,北方中原各地此起彼伏、连续不断的地方起义、蒙金双方你来我往的小规模交战,更加使得百姓们民不聊生。 当他们自身难保时,听说山东两路的百姓能够在明教的庇护下好好生活,自然是争相朝山东两路迁移过来。 而杨康目前正面临着地广人稀的局面,尤其是他还缺乏人手前去开发夷洲,自然是希望来得越多越好,便就颁布了几条法令。 第一条便是给予那些迁移到山东的外来人口,一户人家每有一个男子,便给予五亩地。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