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四章 《让子弹飞》-《1979我的文艺时代》


    第(3/3)页

    姜玉楼考虑过两部前世看过的作品,一部是电影《让子弹飞》,这部电影太过经典,影迷群体中没看过的恐怕少之又少。

    另一部是《狩猎愉快》,这是一部短篇小说,大致是猎魔世家的男主与狐妖结成了特殊情缘,帮她改造成特殊生命以适应工业环境下的狩猎。

    思前想后,他还是决定结合时代特征,动手改编《让子弹飞》。

    《让子弹飞》全文字数并不多,按照篇幅来算,可以算作短篇或者中篇小说,不过姜玉楼规划中的这篇大概有个二十万字,算是长篇,认真写的话,一个月的时间就能搞定。

    新版的《让子弹飞》他不打算全抄电影剧情,而是以《让子弹飞》为主体,结合小说《盗官记》和时事政治进行一定魔改。

    前世的《让子弹飞》可谓用最荒诞的话语极尽讽刺之意,原版电影通过丰富的象征和隐喻,展现了深层的政治和社会寓意。影片中的多个元素,如马拉火车、两颗地雷、百姓的辫子等,都蕴含着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反思。

    马拉火车象征着传统与现代的冲突,暗示了某些包装在先进外表下的落后本质。两颗地雷则隐喻着历史的重大事件,如辛亥革命,以及权力斗争中的暗流涌动。百姓的辫子则反映了社会变革中的文化冲突和民众的心理状态。

    姜玉楼选择这篇小说,不仅仅是因为小说的名气大,又被后世影迷捧上神坛,还有更深层次的考虑,想要在文坛中名留青史,不仅需要好故事、好文笔,最好还能在文学模式上进行创新,而《让子弹飞》完美符合这一需求。

    这就和电影导演一样,想要在影史留下自己的名号,就不仅要考虑商业成就,还需要考虑艺术成就,最好能在电影语言、拍摄手法上有所突破。

      


    第(3/3)页